很多时候,大多数人认为每年的12月21日是冬至但事实并非如此。冬至节是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12月23日,不是12月21日,也不是那天。
冬至的介绍
冬至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将在最近的点附近,速度稍快,导致南半球的太阳直接照射比北半球大约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天将比夏天短。
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相当于整个回归年。长度为365.2422天。小数的积累和闰年的设置会稍微改变冬至的时间。
为什么每年的12月22日被定为冬至?
冬至的到达可以理解为最或极的含义。冬至那天,太阳达到黄经270度。在北半球,中国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阴影最长,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
从这一天到夏至,中国的白天会越来越长,黑夜会越来越短。正是因为每年12月22日左右都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古人才称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为冬至。
冬至习俗
— 冬至祭天 —
祭天是古代的郊祭仪式,是历代皇帝为的国家祈祷的一种方式,是冬至必须举行的仪式。
— 南方吃团子 —
冬至吃饺子是中国南方的传统习俗。饺子,又称饺子,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圆甜点。圆意味着团圆和完美,所以在冬至吃饺子也被称为冬至团。
每年冬至的早晨,南方家家户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用糖、肉、莱、果、豆、萝卜丝做馅,包成冬至团。他们不仅吃自己的食物,还给亲戚朋友表达祝福。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明冬至。
冬至,老上海人最注重吃饺子。亲戚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酒、花糕和糯米粉饺子,然后把肉放在盘子里祭祖。
— 北方吃饺子 —
在中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俗话说:十月一日,冬至来了,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这也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