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到来之际,全国各地都在庆祝传统中秋节日期间,节日习俗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在广州增城的客家山村,有一种有趣的中秋节习俗叫做鱼灯舞老黄历介绍给你,广州增城客家中秋风俗鱼灯舞。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增城派潭、福和等地的一些客家山村都有一种传统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那就是舞鱼灯。据说鱼灯是老一辈从顺德引进的。顺德大良鱼灯是广府三大会景之一,与佛山秋色、番禺沙湾色相同。鱼灯舞从顺德引进后,逐渐成为增城客家独特的民间舞蹈。
顺德的大良鱼灯在工艺生产上不仅注重形肖,更注重意态,注重扎工,以飞翔、争艳著称。顺德鱼灯多为鱼体长约2米(67英尺)甚至3米(1英尺以上)、重56公斤的大灯。巡逻时,一个人用竹竿支撑,两个人分别叉着鱼头和尾鳍。
虽然增城客家山村的鱼灯技术自大,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制作简单,大多是小灯,但味道相当简单。山区竹材较多,以竹为骨架,既经济又方便;以色纸代替缎子、纱布,也有自己的风格。
增城的鱼灯有很多款式,包括鲤鱼(火鲤、金鲤、银鲤)、鲫鱼和鲭鱼、虾公和彭皮婆(一种生活在有泉水流经的沟里的小鱼,鳞片丰富多彩)等。简言之,熟悉的水中鱼可以用一双巧手绑成鱼,在中秋节之夜在山村欢乐的海洋中游泳。
增城的中秋鱼灯舞很受山村人的欢迎。由于客家住所分散,村庄一般不大,除了在村里表演外,舞鱼灯还必须在村里巡游。每次鱼灯队去一个村庄,他们都会在村里的谷地上表演。
这时,我看到鱼穿梭游泳,或高或低,或匆忙或慢,摇摇头,美丽的外表。这里有鲤鱼,另一边是鲤鱼咬尾巴,虾跳跃。舞者各自奇怪的举动和默契的合作,吸引了观众的欢呼,更让孩子们快乐,十英里山村增添了一种快乐的气氛。
由于鱼灯舞深受群众喜爱,可以通过表演加深与邻近村庄的友好关系,21世纪初,客家人聚居的正果、派潭、中新等镇街的许多村庄仍保留着鱼灯舞的传统节目。每年中秋之夜,年轻男女都会在各个村庄表演鱼灯舞,与朋友见面。
中秋 冬至 广州 春节 老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