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在漫长的岁月里,彝族火把节之所以能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独特的民俗特征是传承的重要动力。然后大家来看看彝族传统火把节的民俗特征。
一、敬天祭祖
彝族是祖先崇拜的最重要的民族。彝族谚语说:人们快乐,人们崇拜祖先。彝族认为,祭祀祖先的神可以得到祖先神秘力量的祝福。祭祖是火把节的重要民间特征,代代相传。
火把节是崇拜神秘自然力的象征。敬天仪式的习俗是协调天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要与天地和谐相处,不要过分奢求自然,不要过分索求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和谐美好的关系。
祭祖与其说是邀请祖先回来享受荞麦、牛、羊、猪、鸡等畜牧牺牲,不如说是邀请祖先保佑收集作物的丰收,保护子孙后代的幸福、健康和福祉。彝族认为,所有作物丰收和畜产繁殖的功劳都来自于自然神力的恩惠和祖先的保护。
二、占田祈丰
清朝《弥勒州志》:6月朔日至6日,南斗将有助于新年。星回节俗称火把会。6月2452日,松树为大火,高丈余,晚上第一次燃烧。村子用来照田祈年,用火炬之明暗占岁月的丰盛道歉。街上的孩子们捣碎松脂末,互相燃烧,比家人更砍。汉夷也是。
彝族火把节的首要目的是顺利进行。这是节日的最终吸引力,也是庆祝节日的民族心理愿望。因此,火把节的第一个文化本质应该是农业祈祷丰富,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仪式。
三、烧虫逐疫
驱逐疫是火把节的另一个重要民俗特征,各种记载都是关于这个内容的。元李京的《云南志略》:叫驱逐。《云南通志》说:一个是焚虫,一个是疫。把火把举到田野里低头,把火把插在山脊上的形象就是清除疫鬼,和火把一起处死的象征。
烧虫逐疫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火崇拜内涵中最突出的民俗特征。如果你想烧昆虫,你必须点火;如果你想接种疫情,你必须点火。如果火把节没有火,彝族人就不能烧昆虫接种疫情,也不能称之为火节。这一行动反映了祈求丰收和年复一年的愿望,成为火把节长期流传的活力。
四、叫魂赎魂
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彝族普遍认为,人们有三个灵魂,灵魂永远不会死亡。人类死亡是三个灵魂离开身体的表现和结果。他们认为身体只是灵魂存在的载体。没有灵魂的存在,体内的血液和气体就不会产生,身体就不再存在。
因此,彝族是一个特别强调灵魂概念的国家。为了不让灵魂离开自己的身体,彝族产生并继承了各种叫做灵魂的习俗。火把节的另一个重要民间特征是各种叫做灵魂和灵魂赎回仪式,这是彝族天地人际交往和协调的重要仪式。如果火把节不被称为灵魂赎回的家庭,相信灵魂不朽的彝族将全年都感到紧张。
此外,在6月24日火把节期间,永仁彝族还有称为即将收获的荞麦灵魂的习俗,称为即将收获的荞麦灵魂回家。这也是祈求丰收的另一种手段。目的仍然是丰收农业。
也许你也喜欢:
为什么端午节又叫女儿节?
漫谈古今,彝族火把节的过去和现在
走进西南彝区,参观火炬节三大秘境
彝族火把节传统歌舞介绍-朵洛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