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脚鼓是布朗族、傣族、景颇族等重要民间乐器的重要民间乐器。象脚鼓以鼓身像脚命名,深受布朗人的喜爱。它是歌舞中不可或缺的乐器。然后,让大家通过布朗族文化了解象脚鼓。
脚鼓形状结构:
就像脚鼓一样,它看起来像一个精致的高脚杯。它由一整块木头(或几块木头粘在一起)制成。整个身体是中空的。上端为杯形共振体。鼓面覆盖着皮肤。鼓皮周围用细牛皮条拧紧,绑在鼓腔下部,可调节其张力。
鼓身表面涂漆,鼓腰和鼓的下部雕刻有装饰图案,有的还系着花丝带和彩球。
大象的脚鼓通常是图形的,大多数图形是孔雀,有时像脚鼓也插入了几根孔雀羽毛,孔雀是布朗人最珍惜和最喜欢的鸟,它代表了吉祥,表现了布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同样,大象的脚鼓形状像大象的脚,大象象征着布朗人心中丰富的谷物和美好的生活。孔雀和大象从大象的脚鼓中看到,都表明了布朗人民的美好愿望。
如脚鼓表演:
像脚鼓一样的演奏方法非常丰富,通常是指、手掌、拳头、肘部和脚,鼓点是多变的。鼓边敲边跳,不时做鼓、鼓、摇转等动作,非常有吸引力。
演奏时,将脚鼓背带挂在肩上,向前倾斜,或将鼓直立在地上,左手握住鼓边,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右手交替敲击鼓面。在高潮或温暖的情绪中,甚至肘部和脚也参与了演奏。
演奏方法包括正拍、闷拍、手指拍(一个手指)、手掌拍和拳击(半握拳)等。右手多击重拍,甚至手肘和脚在高潮或情绪温暖时也参与打击。
傣族鼓手演奏时,为了改变鼓的音色和音高,还将饭团贴在鼓面中心,用饭团的大小、厚度来改变演奏效果。
由于大小不同,大鼓的发音也不一样,大鼓的音色雄壮,浑厚,中鼓越来越刺激,高昂,小鼓清脆明亮。
象脚鼓通常与锣和傣蟋蟀结合在一起,为傣族孔雀舞等民间舞蹈伴奏。在民族乐队或傣族戏剧乐队中,象脚鼓经常被用作色彩节奏乐器。此外,象脚鼓还与舞蹈相结合,作为一个独奏表演,这是一个熟悉的象脚鼓励。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
布朗文化离不开茶
布朗族姓氏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
民族文化:布朗过年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