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连城是历史上被誉为20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它有许多历史遗迹,如松毛岭战役遗址群和新泉训练革命遗址。它是人们了解长征历史的好地方。同时,连城也是一个客家文化名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现在小编想介绍当地客家民俗节日活动:北团游大粽。
农历二月初六至二月十三日,是福建省连城北团上江坊举办一年一度的大粽子游客家民俗活动的日子。农历二月初六以来,当地村民用数万片粽叶缝制粽子衣服,用120公斤糯米包裹粽子,制成1.6米高的竹笋粽子。大粽子必须煮四天四夜,然后用金箔纸包裹,贴上吉祥纸花。此外,当地村民还必须包上百个手指大小的公母粽子,挂在粽子的前面。
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大粽出游,神枪鸣锣开道,两棚大棕、龙凤旗、灯笼、古事棚等排队沿着田间小路、村巷游行,一路吹打,浩浩荡荡。大粽有一公一母,游行时公在左边,母在右边。游行结束后,邻居的女人去福家(做大棕的家庭)讨小棕,想生男孩讨公棕,想生女孩讨母棕。大棕被分配给村民酿酒。于是,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春耕,准备夺取夏粮丰收。据说,用游过的棕米酿制的酒醇香扑鼻,酒劲十足。
做一个大饺子需要36公斤糯米,直径55厘米,高1.8米,母饺子直径60厘米,高1.6米。做一个大饺子大约需要5200片棕色的叶子,棕色的叶子用尼龙线串在一起,然后像衣服一样包裹糯米。因为饺子很大,很难煮熟,蒸糯米通常先包在饺子的心里。
从农历二月初五到初八,用尼龙线缝制粽子衣。第五天,也就是农历二月初九,早上把大粽子包好,中午把大粽子放进锅里蒸,蒸到农历二月十二日上午。蒸好的大粽子只能在农历二月十五正式出现。这时,装饰好的大粽子重达76公斤,再加上大粽子架子的重量,举出游行的大粽子约有90公斤,一般由四个壮汉带着。
大粽子从一开始就包起来蒸。公粽子和母粽子的制作应分别在两户人家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大粽子在形成前粘连,破坏大粽子的形象;第二,大粽子是村民心中的吉祥物。轮流在不同村民的家里烹饪可以给所有村民带来好运和好运。蒸好的公粽子和母粽子只有打扮后才能正式结婚一起旅行。
在当地村民心目中,大粽子是吉祥物,是成熟种子的象征。游大粽子的组织者一般把大粽子分成家家户户,村民们把粽子撒在田里,祈祷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也许你也喜欢: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民间节日文化传统习俗斗力戏
传统民俗节日农历八月十二盐生日
民间节日有哪些历史悠久的天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