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寺庙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在大家心中!许多古代寺庙见证了中国各朝代的历史发展,祝福了各朝代的繁荣!让大家一起来吧城市文化看看中国十大寺庙的排名!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嘎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一般称扎西奇寺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是活佛大师的住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1980年,僧侣4000多人开放旅游。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最独特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学院的佛殿。
拉卜楞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寺之一。每年有七次大型宗教法会,其中毛兰姆法会和七月法会是最著名的。
佛寺建筑特色
拉卜楞寺规模宏伟,占地约1300亩,有6个仓库(学院)、18个囊欠(活佛公署)、18个拉康(佛寺)、金塔、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经轮房等建筑。崇楼广宇,金瓦朱,墙壁红,黄,寺顶四角立铜镀金宝瓶,飞檐金错,华丽非凡,是甘、青、川俯邻地区藏传佛教的中心。
典藏文物
佛像
拉卜楞寺的佛像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20米高的大佛像和不盈寸高的小佛像。就其材料品种而言,有金、银、紫铜、黄铜、纯金、象牙、珊瑚、玛瑙、水晶、玉石、檀香木雕、陶瓷、吠琉璃、药泥塑、泥塑等。现存8米以上的大佛有16尊,最高18米。据说佛像的铸造者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伊朗和中国西藏、青海、蒙古、北京等地的一流工匠。他们精湛的工艺,庄严的姿态,闪闪发光的金色,美丽的外表,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古籍
以丰富的藏书和经卷,拉卜楞寺令人惊叹。现有经卷8万余部,可分为哲学、密宗、医学、声明、历史、传记、工巧、天文、文法、修辞等10余类。在这些书中,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原著、嘉木样大师和僧侣编写的经文、西藏达赖、班禅和活佛,以及由印度梵文翻译编写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即大藏经)。特别珍贵的是印度圣贤华尔丹达哇智华用金汁写的《贝叶论》;嘉木样大师用金汁写的《圣劫经》;
宗喀巴大师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用银汁写的《松赞干布传记》、用金汁、银汁、珊瑚、松耳石、珍珠、青金石等六种粉汁写的《金刚经》,都是藏文、藏佛前弘时期流传下来的稀世珍本。这批藏经不仅是国宝,也是全世界佛教界的关注。它为藏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宗教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58年前,拉卜楞寺藏书22.8万多本,后来损失惨重。2002年,所存经籍仅占原藏书的39.6%,6.5万多部,1.82万多种(复本书、甘珠尔、丹珠尔除外),包括医学、声明、工艺、天文历算、修辞、书信、历史、传记、全集和各种佛典。甘肃省成立了甘肃省拉卜楞寺藏书研究所
壁画和唐卡画
拉卜楞寺的绘画包括壁画和唐卡画,包括佛本、佛经故事、佛像、历史人物、医学图片等,色彩鲜艳,充满生活气息。唐卡画是卷轴画,画在布略上,很精致。拉卜楞寺的堆绣艺术也是独一无二的。它被各种颜色的缎子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如佛像、人物、鸟类和动物、风景、花卉、昆虫和鱼类。绣在布帘上,底部垫着羊毛等物体,具有强烈的三维感。造型艺术坛城、雕塑、酥油花等,都具有浓郁的宗教、民族特色。
封文
拉卜楞寺还保留了清朝光绪皇帝给第四世嘉木样的封文,民国政府给第五世嘉木样·萨木察活佛的封文,国民党政府赞扬第五世嘉木样令,清道光印给第三世嘉木样,民国政府印给第五世嘉木样,金、银、铜、象牙、石、木等印鉴21枚。
相关节日
拉卜楞寺每年有七次大型法会,包括农历正月初三开始的毛兰姆法会、14日跳神节、15日酥油花灯会、4月初八浴佛节、7月敦白日扎法会、10月25日宗喀巴圆寂日、历世嘉木活佛圆寂日。其中,正月毛兰姆法会和敦白日扎法会最大、最隆重。
毛兰姆法会的意思是祈祷法会,每年正月初四至十七日举行。主要活动包括寺庙和尚考试、辩典辩论、诵经、佛教展览、法律舞蹈、祈祷等。;其中,牲畜在第八天释放;13日佛教展览;14日举行法律舞会;15日晚展出酥油花会;游客可以参加16日的香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七月说法会举行,正式会期为七月初八日。届时主要举办辩经、乐拉劝法会、展佛等活动,有大型戏剧、法舞表演。7月大法会当月,甘南藏族人民举办浪山节,场面热闹壮观。
佛寺建筑特色 典藏文物 城市文化 相关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