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十月十五都是古老的下元节,据说是水官大帝的诞生。这一天,古人要祭祖,祈求水官的祝福。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元节逐渐被历史的尘埃覆盖,远不如上元节(元宵节)和中元节隆重热闹,但近年来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然后大家来了解一下下下元节的地方习俗。
关于下元节的古诗有哪些?
北京
古人庆祝元节,有一些固定的习俗,比如把锡纸折成银锭,烧毁祭拜祖先;人们的家人会在这一天做糯米糕,送给亲戚朋友;这不仅与水官大禹有关,而且在世界各地的大禹寺也必须有祭祀活动;在这一天,朝廷也将特别反映以人为本,严禁杀人。此外,在元旦,民间工匠也有祭祀炉神的习俗。
北京元节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是红豆做的豆沙馅。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几百年前的明代,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早已是孟东十月的节日食品。
客家地区
闽西客家地区的下元节也被称为完冬节。农做米饭、水果、芋头包、豆腐、美食,俗称完冬。也有一些农村打祭神,请亲戚朋友看戏,抓傀儡。在福建宁化,下元节应该去佛庙烧香。农民一般要给亲戚朋友做糯米糕,做一些红烧肉等菜作为节日家宴。有的还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
广东
农历十月,中山各地的晚稻都收获了,干粮入库。然后大家准备砍蔗、挖土豆、豆子等作物。一年中,农闲时节,中山城乡多举办祭祀娱乐活动。尤其是中山的客家人,大多在十月节期间用传统的民间艺术来诠释舞火龙、踩高跷等习俗,习惯上也叫十月节。这种习俗一般在农历十月初一或十五日左右。
农历十月十五日,潮汕民俗称五谷母生。事实上,它纪念神农大帝的五谷(大米、小米、小米、小麦和树)。人们期待的是:五谷丰收,过着温饱幸福的生活。秋收结束时,感谢神农的恩情,有一个五谷母生。祭品中的下一个产品有一个象征:五谷主、麦穗、尖担、大猪等。这一天最隆重的是大米行业的人们。这是一个热烈的庆祝活动和招待客人的行业节日。
福建
福建莆田地区,下元当晚,家家户户都要在田头祭祀水神,祈祷干燥的冬天庄稼滋润,庄稼安全过冬。祭祀时,放上斋戒,在山脊上一根一根地播放香味,以示虔诚。
漳州的旧习俗是每天烧香点蜡烛,牺牲三官大帝,在大厅前挂三盏玻璃宫灯,被称为三界公灯。农村大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公众,感谢晚年的好收成,祈求社会和平,家庭繁荣,有些地方表演娱乐。
此外,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一天,要专门搭建醛宴,祭祖。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举办迎神赛。江西省石城县的一些村庄在10月初庆祝了这个节日。一些农村家庭宴会,庆祝丰收。
也许你也喜欢:
为什么端午节又叫女儿节?
道家三元: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南方人下元节要吃什么?糯米是食材
消失的过去:老南京怎么过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