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戏剧文化灿烂,戏剧种类丰富多彩,被称为戏曲之乡。所以,在河南地方戏曲其中,有哪些戏剧?接下来,让大家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你一定很喜欢那些著名的戏剧。
豫剧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剧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地方戏剧之一。近年来,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等世界多个国家,被西方人称赞为东方咏叹调
豫剧以其铿锵有力的演唱氛围、节奏、流畅的演唱、清晰的演唱、醇厚的魅力、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而闻名。它以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受到各行各业人士的广泛欢迎。由于其音乐伴奏与枣木棒拍摄,早期被命名为河南棒。
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地方戏曲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湖北西北、陕西东南、安徽西北、山西东南、河北中南、北京等省市。越调主奏乐器早期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来掉胡子。
除了戏曲形式,还有两个分支:民间艺术和木偶。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在此期间,许多越调艺术家(如张桂兰)转向摊位说唱。灾难过后,他们回到舞台上唱歌。木偶越调分支在南阳非常流行,一些民间专业木偶艺术家仍然非常活跃。
曲剧
河南歌剧是一种地方戏剧,又称河南歌剧和高台曲。1926年,临汝县(今汝州市)农民同乐社首次在登封县上台,由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歌剧发展成戏剧。因为曲调好学,用这个嗓子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很快。
唱调柔和,宛转轻快,民歌特色明显。主要伴奏乐器有曲子弦、三弦、四弦、板胡、二胡、琵琶、郑等。有200多个传统剧目。
宛梆
万邦是河南省罕见的传统地方戏曲。它生长并分布在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及其周边地区。早期人们称之为唧唧、老木棍、南阳木棍等。由于南阳古代被称为万,南阳行政管理局于1956年正式命名为万邦。
万邦是明末清初陕西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南阳当地民歌小调和民间说唱融为一体,演变而成的戏剧。它的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98年,《三院禁约碑》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金奖。万邦逐渐衰落。到目前为止,只有内乡县的一家国有万邦专业剧团仍在努力继承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火种,需要及时抢救和维护。
中国五大戏曲之一:戏剧特点介绍
汉族地方戏曲:山东有哪些名家?
戏曲界有哪些明星?
河南歌剧的发源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