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鼓是冀鲁地区非常受欢迎的民间戏剧。它在明朝发扬了近一千年。在梨鼓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四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的名字都有玉字,所以他们被称为四玉,现在戏剧文化,让大家和小编一起了解四大玉中的王小玉。
王小玉(1867-1900左右),祖籍山东范县(原山东,现河南),祖籍山东运城,19世纪末清代同治光绪时期著名艺人,梨花鼓早期杰出代表人物。王小玉的另一个艺名白妞似乎更为出名。
王小玉在济南的时间不得而知。至少在清代光绪12年(公元1886年)之前,不到20岁的王小玉从临清来到济南。她在漱玉泉旁边摆摊,在趵突泉书场表演。与此同时,王小玉的表演功夫和艺术魅力逐渐赶上并超越了当时在济南表演的其他梨鼓艺术家。三年后,王小玉转到明湖居讲书。
王小玉的艺术成就和深受观众喜爱,从流传下来的许多相关诗歌中可以看出。《老残游记》曾经描述过他的表演,说黑妞字字清脆,声音婉转……变化无穷。而白妞技胜一筹,唱腔百环曲折,节节高起,余音缠绕,三天不停。擅长唱《黑驴段》,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代福道人《老学庵笔记》说: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历城(今山东济南)有黑姑娘和白姑娘姐妹,能唱贾福西鼓词,能尝到明湖居的奏伎,瞬间就有了‘红妆柳敬亭’的目光。。由于她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口音,她将乡村土调的犁头推向济南等大城市,使山东大鼓成为中国曲艺史上的一大曲种。
戏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