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是因为民族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更是因为每个种族传下来的文化种类繁多,更是因为它的特点丰富多彩。
那么,你知道中国56个民族中的布依族在传统节日中继承了什么样的节日吗?和小编一起去布依族文化吧!
布依族是中国大家庭中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民族。它主要起源于古代的百越民族,秦汉以前称濮越,唐宋时期称仲家。1953年正式定名为布依族。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布依族不断分离、整合和发展,不仅保留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吸收了邻国外来文化的精髓。布依族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的具有布依族特色的文化。布依族节日主要包括春节、清明节、3月3日、4月8日、端阳节、6月6日、7月半、中秋节、吃新节、重阳节等,其中春节和6月6日最为盛大。
查白歌节
每年农历6月21日至23日,查白歌节是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届时,周边10多个县甚至云南、广西各族数万人参加,规模可谓盛大。关于节日的起源,传说古代这里有一对年轻人,男人叫查郎,女人叫白妹,两人早就爱上了。有一天,白妹在山上砍柴,险遭猛虎袭击,查郎射杀老虎,两人建立了爱情。山官垂涎白妹如花似玉,但威胁利诱都失败了,于是杀了查郎,抢走了白妹。白妹放火烧毁山官宅第,投火殉情。为了纪念他们,群众把当地的寨名改为查白寨,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定为节日,把查郎射杀老虎的地方当作歌场。
节前,每个家庭都拆洗衣服,挂在村子前后,象征着白云,取意干净,清白。节日期间,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赶到查白寨周围。年轻人不仅盛装英姿,还带着定情信物,跃跃欲试,希望得到查郎和白妹忠诚的爱情。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歌曲比赛。白天在歌场比赛,晚上在居民的院子或房子里唱歌。主人提供花米(染成五色糯米)和茶(实际上是米酒,布依人习惯用酒代替茶)。认亲访友,吃汤锅。传说汤锅起源于炖查郎射死的老虎,后来是虎骨炖牛肉汤,现在主要用山泉水炖猪肉和狗肉代替。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除了节日娱乐,人们还增加了旅游购物的内容。总之,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过了今年,又盼来年。
布依族的大年辰
辛苦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过,就开始为春节做准备。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熏肉、灌香肠,女人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给家人缝新衣服、新手帕。在其他地方工作的男人和已婚年轻妇女必须回家与亲戚团聚。腊月二十三日晚,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做的麦芽糖等水果在家里送灶神,请它向玉皇大帝报告。多管人们说些好话,多祝福人间。送灶后,人们要准备香、蜡烛等祭神用品,请先生写对子,不仅要贴在门上,还要贴在侧门和窗户上,以示人们对幸福签约生活的向往和要求。此外,许多人不得不在门上贴上门神,在家里的墙上贴上各种喜庆的年画。三十夜是最热闹的日子。
从30岁到初一,布依族不互相拜访。人们在家里烧了一炉熊熊炭火,全家人围着火坐着。他们先用酒肉等物祭祖先的天地,然后全家互相祝福,开心地吃团圆饭。元旦也很讲究。人们在家里有各种各样的彩灯。晚上八天,各种各样的彩灯一起点燃,挂在门口,营造出一种繁荣的节日气氛。元旦过后,人们开始拜年。孩子们必须每个家庭都来拜年。他们不仅表达了对长辈的尊重,还得到了老人的赏识。压岁铁布依族人民是一个能表善舞的国家。每年元旦,年轻男女三三两两地见面赶手表,用歌声表达被炸的爱,或者聚在唢呐、外表、根荒、姐妹萧、铜鼓等乐器的伴奏声中跳打花包、铜鼓刚把手。初九叫上九;按照当地风俗,这一天可以煮,就是先烧香烛,把生肉给祖先,然后把生鸡煮熟,放在香案前一次再享用。一些布依族地区正月十五过年,正月三十校小年。
二月二
可以说是以祭祀老人房为中心的全民祭祀活动。解放前,几乎每个布依族分布的地区都有专门供祭祖的老人房。有的放神牌、香位或挂皮鼓、铜鼓,平时不允许人进出,更早有专人等候。每年这个节日前,村里轮流承担祭品的承头户,挨家挨户收集祭品所需的东西或捐款,天黑前将祭品(包括鸡肉、猪肉、各种熟荣和水果)送到老人房,然后承头户负责祭品。祭品由祭祀者在老人房共享。但在牺牲或进食的过程中,有一个传统的禁忌必须严格遵守,那就是不允许任何人在这种场合说话或笑,更不用说放屁了。
据说,如果有人在牺牲中发出声音,祖先就会失败,照顾各种野生动物。届时,村里的家禽和牲畜将遭到野生动物的攻击和咬伤。如果那个人违反了这一禁律,他必须承担所有重祭的费用。一些村庄习惯于在那天在门上放一个鸡蛋,并向祭祀老人房的方向表示敬意。深夜,祭祀者分别去每扇门取回。在这个过程中,任仍不能发出声音。祭祀老人房后两天,一般不允许做农活,年轻男女也可以邀请到寨外山野僻静的地方唱歌玩耍。无论是聚居区还是杂居区<居住在这里的布依族人把建造老人房和从事这一牺牲活动视为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传统表现,这与他们的固有文化密不可分。
三月三
三月三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一样。布依族在贵州省贵阳市马当地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被称为地委会节。据布依族老人介绍,春天过后,地蚕危害庄稼,吃包谷苗等作物。于是,三月初三,他们把炒好的包谷花带到坡上祭蚕。他们边吃包谷花边唱山歌,据说这样可以迷住地委,堵住他们的嘴,使他们不能咬种子和幼苗。有些地区把这一天作为祭拜社神和山神的日子。社神是一个村庄或邻近几个村庄共同建设的社会。外人禁止在临时集资购买猪和牛宰杀供祭供应商入村。这一天,望漠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关岭地区要做清明巴,贵州省西部地区要扫墓。有些地区在这一天唱歌玩耍,开展社交活动。
据说一家三姐妹同嫁在一个寨子里,生活很好。有一天,爷爷想去看孙子,三家的孙子都争先要爷爷去自己家。爷爷说,三月初三,你把自己做的最好的糯米带到寨子路口,我先去看谁味道好。这一天,大女儿家炸了油团,二女儿家做了糯米糕,三女儿家做了五色糯米。爷爷来到寨口,打开三个家庭的东西。五色糯米色泽鲜艳,味道清香。他最喜欢,所以他先去了三女儿家。
从那以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做糯米招待亲朋好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节。
你知道回族的文化特征吗?
怒族歌谣文化丰富多彩
你知道什么是回族传统文化吗?
撮罗子是鄂温克族传统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