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存在意义,但每个节日对大家来说是什么样的存在呢?大家仍然应该从自己开始理解,特别是在大家的生活中,大家需要做什么?第二天有什么习俗?
中元节是做什么的?
中原节,即7月半祭祖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中原节,人们会祭祖、放河灯、烧纸锭等。中国最早的中原节是人们在大地即将收获之前的祭祀节。道教诞生后,出于社会道德伦理建设的需要,人们开始逐渐将中原节转变为祭祖、祈福后人的节日。
中元节后第二天的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日,家家祭祖,有的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洒酒三巡,说明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后,携带鞭炮、纸币、香烛,找一片僻静的河边或池塘平地,用石灰撒一圈,表示禁区。在圈子里倒点水饭,烧点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转阴曹地府。过去,人们在7月初七通过一定的仪式接待祖先鬼魂回家,每天早上、下午、昏昏欲睡,提供三次茶饭,直到7月15日送回。七月十五过后就没事了,因为都被送走了。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最大的风俗活动是祭祖。人们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回家探望子孙,所以他们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传统伦理的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的文化传统。小秋时节的作物收获,也正好与祖先分享收获的喜悦,祭拜仪式一般在7月中旬晚上举行。平时要祭拜祖先,一般不动祖先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要逐一邀请祖先的牌位,恭敬敬地放在专门用于祭祀的供桌上,然后在每位祖先的牌位前插上香味,每天早上、下午、昏昏欲睡三次茶饭。由于各地习俗略有差异,所以节日的方式也不同,节日时间也会有一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