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是中国传统的24个太阳术语之一,代表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到来。初夏的到来,最明显的特点是温度显著升高,随着雷雨,作物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初夏起源早,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
立夏的特点
初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最明显的特点是:气温明显升高,炎热即将来临,雷雨增多,作物进入旺季生长。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奏不同。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才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天,而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刚刚有春天的气息。立夏时节,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立夏降水量大吗?
初夏降水量一般会增加。立夏后,南方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加。初夏北方尚未进入雨季,夏秋之交北方雨季。立夏后,日照增多,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从降水季节分布来看,中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即东南季风盛行,因此中国气候特征为雨热同期。在高温季节,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的水,夏季是中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雨季一致,水热搭配良好,非常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因此,这一阶段也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
立夏的历史起源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历史悠久。关于立夏,元人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到此时都假大也。这里的假意味着大,意味着春天的植物已经长大了。因此,江南的初夏习俗中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这个季节长出来的一些新鲜的东西,比如典型的三新:樱桃、蚕豆、竹笋,或者因地制宜地用青梅、小麦、豌豆代替。除了吃,当然还有玩,甚至连吃带玩,那就是立夏最著名的游戏:斗蛋。这款游戏在很多地区仍然广为流传。
冬至 春节 立夏的历史起源 立夏的特点 立夏的降水量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