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少数民族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在其悠久的民族历史上,清朝乾隆年间的西迁无疑是一件重要的事件。锡伯族人还设立了一个节日作为纪念,因为他们想念家乡的亲,所以让他们大全农历节日农历4月18日,锡伯族西迁节。
西迁节是锡伯族纪念历史上西迁边境的纪念日。又称迁徙节、农历4月18日、农历4月18日西迁节等。新疆锡伯族同胞因怀念亲人而被称为怀亲节。
乾隆29年农历4月18日(1764),4000多名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从盛京(今沈阳)出发,前往新疆伊犁地区开垦保卫边境。之后,每年农历4月18日,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纪念祖先的英雄成就,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据史料记载,乾隆29年(1764)农历4月18日,清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兵1018名锡伯族官兵,共有3275名家属,在满族官员的带领下,西迁新疆伊犁地区进行垦保卫。今年农历4月18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住在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寺庙太平寺,祭祖,晚餐说再见。
第二天早上,锡伯族官兵及其家人告别了家乡的村民,踏上了漫长的西迁之旅。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他们到达了新疆伊犁。今天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是他们的驻地,那里的锡伯族是他们的后代。
从那时起,每年农历4月18日,人们都会拱起炉子,杀猪,吃高粱米饭,每个家庭都会成为一个家庭,吃饭,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卫祖国西北边境的表现,纪念离别的骨肉同胞。这一天成为了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与东北锡伯族有了联系,并提出了西迁节。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锡伯族的节日。每年西迁节到来时,市政府和市民委员会都会召开茶话会、电影招待会,与锡伯族一起庆祝传统的光荣节日。
从1982年开始,在西迁节期间,沈阳锡伯族人到北陵公园集会举行纪念活动。介绍锡伯族西迁的历史和过程,讲述西迁的意义,鼓励锡伯族人民继承祖先的光荣传统,弘扬祖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共进野餐,表演歌舞,缅怀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骨肉同胞。省市民委每年都会祝贺锡伯族人民庆祝节日。
也许你也喜欢: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农历四月十四是什么日子?吕洞宾诞生
农历4月15日是什么日子
添丁吉兆,送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