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腊八节人们都知道最合适的事情是吃一碗腊八粥。事实上,在古代,腊八节并不像喝一碗粥那么简单。对古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狂欢节,那么就让老黄历介绍古人腊八节的活动。
蜡祭:天子大蜡八全民狂欢
传说从古代圣王神农家族或尧帝开始,蜡祭就在年底12月举行,以报答农神的保护。这套仪式继承了下去。夏叫清祭,商代叫嘉平,周代叫蜡。在继承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规范·《效特牲》称之为天子大蜡八,即祭祀先吝、吝啬、农、邮表、猫虎、坊、水庸、昆虫等神。
而且大蜡的时候要有问候。根据礼记·郊区特种动物的记载是:土反其宅,水归其沟,昆虫不作,草木归其泽。祈祷土壤、水、昆虫和植的神不要捣乱。这句话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之一。
在蜡祭上,对各种参与者的服装也有规定。天子穿着皮革素衣,腰系葛带,手里拿着榛子杖(比葬礼略低的礼仪规格),而农民则戴着黄冠和黄色衣服。整洁的衣服会给人庄严正式的感觉。
首先是表演。表演的内容应该包括传说中的音乐舞蹈《韶》。这是一场舞蹈表演。然而,凤凰和野兽之间的舞蹈不能由动物表演,只能由人扮成动物;这种表演是蜡祭仪式上的表演。就连苏东坡也说八蜡,三代戏礼,可见蜡祭仪式很有表现力。
完成后,从天子到农民,将举行盛大的宴会仪式(或乡镇饮酒仪式)。可以看出,蜡祭是周朝最盛大的饮酒节和全国性的狂欢节。
为什么天子大蜡八会失传?
为什么后人看不到天子大蜡八?而且,似乎和后来的祭祀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这是因为周朝还有另一种腊祭,向寺庙供奉狩猎获得的动物祭祖,不同于天子大蜡八用谷物祭祀农神。
据《礼记·月令记载:(孟冬之月)天子是来年为天宗祈祷,在公社和门鹿大割祭,腊祖五祭。由此可见,这种腊祭是在孟冬之月(农历十月)举行的。据郑玄介绍,是指门、户、溜、灶、行等家居用品,意思是辞旧迎新。
可能是因为蜡祭和蜡祭都是年底的大祭,所以慢慢合成了一个。秦汉以后,蜡祭逐渐消失,但剩下的蜡祭吸收了一些内容,比如从10月到12月,农神也被添加到祭祀对象中。
从腊祭到腊八节
最早的腊祭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徐日举行,称为腊日。但由于冬至在农历不是固定的日子,这种腊日偶尔会落到正月,不符合十二月腊祭的传统。所以南北朝把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
南朝梁的宗忠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了十二月八日是腊日。这样腊日就固定了,十二月总是不变,符合十二月,腊日也的传统,腊八节就诞生了。
随着汉代以来佛教和道教的普及,道教有八星祭祀的说法,佛教有八星祭祀释迦牟尼的说法。然而,总之,腊八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没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些差异。毕竟,三教原本是一个家庭。
今天的腊八节,虽然与周朝的天子大蜡八活动非常不同,但也有腊八是新年的说法,人们将从腊八节开始新年模式,这也是一个充满节日和吉祥气氛的日子。
从腊祭到腊八节 冬至 春节 狂欢节 老黄历 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