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剧是浙江三大戏剧之一。它已经流传了数百部作品和数百年的历史。对于传统的戏剧文化,大家应该做到最好的继承。在这个问题上绍剧文化,让大家来看看绍剧的起源,被称为绍兴大班。
绍剧文化曾风靡全国
明嘉靖时期,秦腔从北方流传到浙江绍兴,与余姚腔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新腔,叫做调腔。最鲜明的是二凡,调和秦腔,初为道士班班和著名班的坐唱形式。一个人唱多行脚色,伴随着锣、鼓、簸箕。搬上舞台后,被称为绍兴高调班。
明末清初,昆腔盛行,随后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唱昆腔和乱弹,形成三合班。
清乾隆年间(1723-1735年)开始盛行。
咸丰和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了观众的支持,尤其是在农村,乱弹很受欢迎,所以艺术家改唱乱弹,称绍兴乱弹班。
清末民初,绍剧开始进入上海。受京班(京剧班)影响,化妆和舞台陈设有所改善,舞台开始设置软硬布景和聚光灯,化妆趋于细致。
20世纪30年代,女旦登台,戏服、头饰日益鲜艳精致,相貌逐渐规范。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从其他剧种引进置景技巧,机关布景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舞台艺术设计开始根据情节进行。
绍兴乱弹于1950年正式定名为绍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九个民间职业剧团,如同春、同兴、新民。经过登记合并,虽然数量略有减少,但由于招收新生开设了几个培训班,培训了接班人,绍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56年,春绍剧团改为浙江绍剧团。1965年,有六个专业的绍剧团。在文化大革命中,绍剧被摧毁,四人帮被粉碎后恢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布景和道具逐渐被化学材料所取代,舞台艺术改革是从其他戏剧中学习的,但绍剧的特点始终保持在变革中。
到1982年,有浙江绍剧团、绍兴县、萧山县培训班,包括浙江绍剧团、绍兴县和萧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传统剧目被整理和改编,大量现代戏剧和历史剧被创作。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龙虎斗》、《后朱砂》、《火焰山》、《芦花记》、《香罗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现代剧包括《血泪》、《阿Q正传》、历史剧《于谦》等。其中,《芦花记》在1954年华东戏曲会上获奖;《于谦》于1979年获文化部一等奖、剧本二等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1960年由天马电影制片厂制作。
曲剧张晓英简介,张晓英代表作品选择
豫剧六大明星之一:豫剧大王陈素真
谁是京剧邱派的代表作?
越剧十姐妹有哪些?越剧十姐妹还有多少?
绍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