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普遍认为正月来过年的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后,人们已经开始了新年的生活和工作。然而,事实上,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在农历正月十六日,仍然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也许它们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安全快乐。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六有哪些习俗?
走百灵
这在鲁西南地区很受欢迎。正月十六年,味道渐渐远去,早春来了。俗话说出门,心灵手灵。在济宁,一个冬天的女孩和孩子出去郊游和健身。早年,他们去孔庙、孟庙、曾庙烧香许愿。母亲们祝愿他们的孩子成功、聪明。现在人们大多变成攀登山景,走百灵变成走百灵。有些人在这一天拜访亲戚和朋友,互相交流。
在北方的一些地方,正月十六是烤百灵。每个家庭都应该准备一些柴火和柏树枝、玉米桔梗和百灵。晚饭后,全家人聚集在门前点燃物质。家人围在火堆前。老人说了一些吉祥的话,然后让全家烤胳膊和腿,拍拍身体不舒服的部位。最后,全家人都穿过火堆,以获得明年的健康。
其他人会在火里烤一些馒头或年糕,然后分开吃。据说在火里烤的馒头或年糕可以预防一切疾病。有些人点燃柏树枝,在自己的炉子上扫描,这意味着扫描所有的蝎子和蝎子,不要让蝎子和蝎子进入自己的炉子。最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老人守护着火堆,其他人一个接一个地跑着烤火。直到烤了一百个家庭。
舞旗花
舞旗花的习俗可能源于明朝洪永年间。当时,大量士兵转到苏鲁豫皖,垦农安家。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他们改变了军队的火药成分,放在铁桶里摇晃,然后演变成现在的舞旗花。舞旗花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几天进行。去坟林山坡捡柏树,找废锅用石臼捣碎,选择街道中央刨冻土,修地臼。此外,还要准备麦秸、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眼的废铁桶。豆秸安装在旗形铁桶的表面,然后锯末,靠中心和底部是柏子和锅硝。
舞旗花的旗杆约为高度。用铁索将上头与铁桶连接后,首先点燃豆秸,迅速将旗杆下头插入地臼,开始旋转。随着火势的加快,一条吐着火舌的游龙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周围人的呐喊,转动者越来越努力,直到汗流浃背被换掉。碎锅硝烧红时,是最精彩的地方,火红球变成了白炽球,四射金星噼啪作响,漆黑的夜晚像白天一样明亮。无论速度有多快,铁索都是水平的。锅铁爆发到石墙上,然后反射回来,旁观者喜欢看,害怕飞到自己身上,忍不住撤退。
也许你也喜欢: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农历正月初八是什么节日?顺星节和敬八仙节
农历二月十二是什么节日
农历7月7日是什么节日?中国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