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一到,就意味着冬天正式开始,南北气候差还是比较大的。中国南部地区立冬后气温下降幅度不会太大。那么立冬节气的具体特点是什么呢?老黄历一起来看看!
气候特点
在天文学中,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按气候学划分,中国入冬前要推迟20天左右。入冬时节,太阳已达到黄经225度,大家北半球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然而,由于地表下半年储存的热量仍有一定的能量,一般不会太冷,但温度会逐渐下降。晴朗无风的时候,十月的小阳春天气经常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
热带气旋 强弩之末
据统计,每年11月产生2-3个热带气旋。特别是在西北太平洋产生的气旋也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在过去的55年里,11月在中国沿海地区登陆了11个热带气旋,主要在广东和海南。如果纬度环流在中纬度流行,热带气旋更活跃,如果中纬度流行,即冷空气强,就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秋夏两季
入冬期间,即使寒风扫过,气温也会迅速上升。晴朗无风时,常有十月小春,无风暖和的说法。冬天通常在12月份进入。
在华南南部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为30℃下面。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强降温,但近年来很少出现。
入冬深秋 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秦岭、黄淮西部、南部、江南北部会陆续出现初霜。在寒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在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离开当地,前锋后面的冷空气团开始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剂,几天后,虽然温度上升,但空气质量逐渐恶化。特别是在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蒸气和污染颗粒凝结形成烟雾或浓雾,影响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中国西南和江南,水蒸气条件优于北方。如果早上气温低,往往会出现大雾。
华北初雪 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降水量大幅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不再融化。中国北方和其他地方经常有初雪。北京的初雪难以预测,影响很大,往往需要特别注意。此时,降水形式多样化:雨、雪、雨夹雪、猎、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与全国雨水相比,仍是雨水较多的地方。根据西南地区降水的分布,11月进入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干季的特点比较明显。11月,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雨量超过50毫米。云南晴天温暖,雨天寒冷,流传着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若遇强冷空气侵袭,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工艺雨量仍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天和雨量都低于江南地区。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来说,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 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趋势加快。人们习惯了北方的降温。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还有一个避寒的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经结束。如果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就能降温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变性迅速,气温上升迅速。温度的升高和热量的积累促进了下一轮冷空气的强降温。此时,令人愉快的深秋天气即将结束,明显的降温使该地区进入初霜期,但也进入了红叶的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进入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