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到来对每个人来说都特别重要,尤其是端午节,一方面有很好的习俗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那么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是什么呢?你也可以理解它。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最初是用来崇拜龙祖和祈祷邪恶的节日。据说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于5月5日跳入河中自杀。后来,人们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传说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当时屈原22岁就当了医生,在楚怀王面前,楚怀王非常信任他。不久,楚国的奸臣看到屈原不顺眼,就在楚怀王面前不停地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听了诽谤,不再相信屈原。几天后,秦国的人骗走了楚怀王,软禁了他,不久他就死了。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被称为楚襄王。楚襄王把屈原赶到江南。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死于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放进河里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不再吃屈原的身体。
注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1.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也是一种药膳。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粽子的粽叶更讲究。芦苇叶多用于北方,竹叶和荷叶多用于南方。
2.挂艾叶菖蒲:端午节过后,邪恶的精神主要是湿热和肮脏,所以芳香和浑浊是必不可少的。端午节的习俗离不开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包,既有避邪驱瘟的意义,又有点缀的风。香包里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丝布,香味四溢,然后用五色丝线串扣成索,形成各种形状的串,形形色色,精致耀眼。
4.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含汞有毒。一般喝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黄酒中加入微量雄黄。雄黄酒具有杀菌、驱虫、解毒的功效,能有效避免五虫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