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化中有四位著名的年轻演员。过去,由于年轻演员的不断涌现,他们决定选择四位年轻演员,最后选择李世芳、毛世来、张俊秋和宋德珠。然而,由于李世芳失事后四位年轻演员出现空缺,后来有了补位。让大家了解他们!
李世芳
李世芳原名李福禄,祖籍山西,1921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李子健是晋剧名人,艺名红牡丹,文武兼备。母亲也是晋剧名人,有很多学徒。11岁时,李福禄进入富连成五科,改名为李世芳。1936年,他拜梅兰芳为师。他努力工作,专注于自己的艺术。此外,他还娶了姚玉芙的女儿为妻。在岳父的指导下,他广泛采纳,风格独特。
他看起来华丽大方,眼睛灵活生动,声音甜美明亮,舞蹈准确优美,充满创新精神。当时他评论说,他以秋水双瞳,春风云,像婉华,有王者相,被誉为小梅兰芳。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玉堂春》、《霸王别姬》、《生死恨》等。1947年1月5日,应某票房邀请,上海赴青岛演出。不幸的是,飞机在青岛崂山附近死亡,26岁,学生包括李蓉芳。
张君秋
张俊秋原名滕家鸿,祖籍江苏丹徒。1920年出生于北京。从小,老师就从李凌峰开始,后来拜王瑶卿先生和四大名人为老师。他还娶了尚小云的秦师赵燕奎的女儿玉芙为妻。他的岳父为他弹钢琴,唱得更好。他气度大方,嗓音迷人酥脆,音域宽,音色好,眼神灵活。
当时,报纸界对他的评价是:打扮相似的梅子,唱功相似,语气相似,做工相似,有创新的勇气。常演的剧目有《玉堂春》、《望江亭》、《状元媒》、《春秋配》等。他利用家庭的优势。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他形成了一个华丽的张派,成为一代演员。他的弟子杨淑瑞、薛亚萍等。
毛世来
毛世来,祖籍山东掖县(今莱州市),1921年出生于北京,其大哥坐科斌庆社习武生,艺名毛庆来。三哥坐科富连成四科,艺名毛盛荣。11岁进入富连成五班,艺宗小翠花(于连泉)。曾拜梅兰芳、尚小云,后拜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为师。青衣初演,花旦后改,武旦兼演,跷工极佳。他的声音清晰甜美,道白清丽干脆,相貌娇小玲珑,妩媚动人。
他眉目颇似尚小云,做工近似荀慧生,享有小晓翠花之称。他是四小名旦中组班最早的人,也是最早在上海演出的名旦。常演剧目有《翠屏山》、《大英杰烈》、《小放牛》等。1958年,北京调任长春为吉林省剧协会长、吉林剧校校长,后患偏瘫。弟子邢美珠是今天的红角,王继珠获得了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
宋德珠
宋德珠,原名宋宝禄,号英之,祖籍天津,1918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他曾向著名武余庄儿(余玉琴)、小四十(朱桂芳)、老水仙花(郭)、九阵风(阎岚秋)、十阵风(张善亭)、白牡丹(荀慧生)、程艳秋等学习艺术,后与王玉蓉在王瑶卿学习。并娶了著名武生小振庭的女儿为妻。他主要扮演武旦和刀马旦,还扮演青衣花旦。
他武功扎实,长相帅气,动作灵巧,技艺轻盈,英俊潇洒,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美丽、迷人、脆弱、锐利。他是京剧武旦第一个挑选班级的人。《胡家庄》、《杨排风》、《十三姐妹》等剧目。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在保定、石家庄等地执教,担任河北省剧协会长。1984年7月18日谢世。他的女儿宋丹菊继承了他的衣钵。
四小名旦演艺精湛,但风格各异——李世芳唱功不错,被誉为小梅兰芳;毛世来深受花旦大王小翠花的喜爱,擅长演《十三姐》等剧;张俊秋博采众长,创立了张派艺术;宋德珠擅长武功和手,世称宋派。
1947年,由于李世芳在青岛死亡,宋得珠再次休息在舞台上,是北京纪事报倡议再次举行新的四小名旦选举。投票于8月1日开始,9月15日公布,持续45天。陈永玲、许翰英当选张君秋榜首。张俊秋35730票,毛世来27256票,陈永玲24309票,徐翰英23578票。选举结束后,他们在华乐剧院合作表演〈四白蛇传〉。
徐翰英演《游湖借伞》,陈永玲演《水漫金山》,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俊秋演《状元祭塔》。连续三天,场面爆满,一时传为梨园美谈。因此,张俊秋也获得了祭塔丹的美誉。但为了与前四小名旦不同,陈永玲和徐翰英被称为后四小名旦或新四小名旦。
陈永玲
陈永玲原名陈志坚,祖籍山东惠民,1929年出生于青岛。读书的时候对京剧有特殊的爱好。曾拜南方四大名人王芸芳(邵步武)为师学旦,后考人北平中国戏曲学校学戏,师从萧翠花。后拜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为师,工青衣花旦。他戏路宽广,唱功俱佳,曾组玲声社挑班演出于京、津、沪等地。剧目有《小上坟》、《战宛城》、《捡玉镯》、《贵妃醉酒》等。
20世纪50年代,他与谭富英、邱盛荣、李多奎一起在青岛演出。他娶了言慧珠之妹言慧兰为妻。后任兰州京剧团团长,在甘肃省艺校任教。据说他是香港戏剧演员协会会长,香港陈永玲京剧团团长。海外报刊评论他是集梅、程、尚、荀、潇绝技于一体的中国名人。顾正秋后,其学生魏海敏是第二位获得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终身艺术成就奖的昆凌。
许翰英
徐翰英原名许景烈。祖籍山东平度(现青岛平度市)。我从小就热爱京剧艺术,九岁就向赵绮霞学习。23岁时,我拜荀慧生为师,得到梅兰芳的指导,技艺大进。有一段时间,男(徐)汉英和女(童)芷苓被称为荀派演员的领导者。
解放初期,他参加青岛市文联京剧团后,成为青岛市京剧团的领头羊。一出《红娘》风靡全国,久唱不衰。后来,他加入了江苏京剧团。常演的剧目有《勘玉川》、《金玉奴》、《香罗带》、《钗头凤》等。他未能逃脱文化大革命的厄运。他于1971年6月8日死于不公正,享年50岁。
茅善玉简介资料,沪剧茅善玉精彩唱段
魔都地方戏剧,沪剧金丝鸟歌词
维吾尔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