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传统节日。隔着浅浅的海峡,与福建省凝视台湾,无论是亲缘血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都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说到春节,自然是人们忙碌了一整年最期待的一天。那就让大家老黄历解读一首新年歌,带您了解台湾春节习俗。
台湾民间流传着一首歌「新年歌」,以歌谣的形式逐日记录正月的行为,内容如下:
第一天早上,第二天早上,第三天,困到饱,第四天吃饱,第五天分开,第六天胖,第七天七七元,第八天结束,第九天公生,第十天吃饭,十一天请儿媳,十二查一个儿子回来拜,十三天吃芥菜,十四个灯棚,十五上元,十六折灯棚。
初一元旦,要根据干支提前找出当年「开正」的时刻。「开正」时间通常很早,有些人甚至整夜守岁。当时间到来时,他们燃放鞭炮,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放在神佛面前「甜料」,如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全家人祭神祭祖,迎接新年的到来。
平日相信某一神只者,也在春节期间到祠堂烧香「行香」。新旅行时,男女必须盛装打扮,查阅历书,找出与生日干支相对应的吉祥方向,以便新年一切顺利。当你在路上遇到亲戚朋友时,你会互相交谈「恭喜」。有客人上门过年,主人要端出各种甜料、甜茶招待,叫「食甜」。
过去的甜点由红枣、橘子、冰糖、花生、冬瓜糖和瓜子组成。「食甜」也要即兴说些吉祥话,比如「年年好吃红枣」,「吃甜,赚大钱」、「老健康,吃百二」等等。
为了获得新年的吉利,台湾省过去也有一些禁忌要遵守,比如避免煎饺,以免煎饺(台语)「焦」字音与赤贫一样「赤」字)。避免打破碗盘。如果不小心打破了,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扔进河里。「打破瓷器,有很多钱和银」。
蒸年糕时,禁止使用白糖(白色代表葬礼),而不是红糖。避免在元旦吃粥。据说,只要你在元旦吃粥,今年出去就会遇到坏天气。避免午睡,男人午睡会崩溃,女人午睡会崩溃。
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禁忌逐渐被忽视。
还有一句俗话,已婚女儿如果在正月初一回宁,会使娘家变穷,所以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台湾省叫「作客」、「回家(娘家)」。媳妇一大早就要准备便当,和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娘家。
在古代,女性无缘无故不得回宁,所以初二回娘家时,母亲的兄弟们来迎接她们。这一程序在现代已简化为电话邀请。「返外家」也不能空手,大多要准备一些礼物回去孝敬父母,叫做「伴手」或「等路」。有孩子的母亲兄弟也应该送红包。
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外家送鸡腿,或者用红绒绳系古钱,挂在孙子的脖子上,叫做「结衫带」,然而,这些古老的习俗早已被红包所取代。初二妇女回到母亲家,过去很时髦「等路」(礼物)是鸡腿、绿豆饼、槟榔,最近用饼干、蛋卷、饮料等。
冬至 台湾 春节 老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