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虽然它没有佛教那么广泛,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仍然有许多深远的影响,但在道教文化天师世系还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天师世系是什么。
天师:道教首领
天师,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及其衣钵弟子,是道教领袖。 天师世袭无替,非我宗亲不能传,张天师的传承对象,一定是张氏宗亲,而不是天师血统不传。是天师世系。
第一张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至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是张良的八世孙。据说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眼睛三角。垂手过膝,胡子浓密,龙行虎步,十分威武。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人尊称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高明上帝、张天师。作品《老子想尔注》,弟子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天师世系:天师继承
东汉张陵道教〈张道陵〉张陵创始后被称为天师或祖师。他的儿子张衡是继承者,他的孙子张鲁是系师,被尊为三师。在道教五派中,只有张道陵坚持把自己的职位传授给亲戚的做法,即非我的宗族不能传递。除了一定的要素外,张天师的传承还必须以张氏宗族为原则,以鉴定天师代代相传的信物。
也就是说,继承张天师,特别强调血统,不是天师血统,主要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如果后代没有孩子,由兄弟、叔叔、侄子,选择人才继承、教学,从相关历史背景来看,从不把天师传给没有血的外姓接管,绝对没有女性继承的例子。
天师的起源
元代忽必烈开始正式承认天师的称号,并在《制度》中称张宗为三十六代天师。此前的天师称号一直是张道陵的后代自称和民间称号,从未被官方正式承认。从此,张天师开始领导江南道教,元朝中后期,各种符道派聚集在周围,形成了正道。
正统争议张天师
自张生以来,道陵祖师的后代一直住在龙虎山,直到63代天师张恩溥。1949年大陆解放后,张恩溥跟随主蒋介石残留部队逃往中国台湾省,带着长子张允贤和祖传玉印和法剑。1969年,张恩溥羽化,张姓在台人、江西立法委员推动张元贤继任代理掌教。张元贤在南投县国姓乡建了另一座天师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无天师职务。后来,张恩溥的孙子鲁金涛改姓张,主持龙虎山道教事务。张恩溥的弟弟孙子张继禹担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张恩溥的孙子鲁金涛改姓张,即大陆第65代张天师-张金涛。严格来说,大陆的张天师也称台湾的张天师为叔叔。2009年6月10日,张道珍宣布继承汉道教第64代张天师,并由台湾内政部门确定。张天师之争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