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一个叫中国的家,有很多兄弟姐妹,风景也很好……这是大中国的一首歌。是的,虽然它们都被称为中国,但中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中国的每个角落,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习俗。让大家来看看中国的56个民族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56个民族的基本概括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中国劳动、生活、繁衍,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据中国政府调查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56个民族,其他民族未被认定。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汉族人口比例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民族总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故称少数民族。
1、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旧历新年。蒙古语是查干萨仁,即白月。蒙古族的节日也被称为白节或白月,这与牛奶的白色密切相关。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2、朝鲜族
其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主要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年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生日、回甲节(60岁生日)和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和回婚节,孩子、亲戚、朋友和邻居都会祝老人生日。
3、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包括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都与佛教有关。
4、东乡族
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东乡民族每年有三个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都来自伊斯兰教。
5、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一年,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至15日。 节日期间,主要活动是互相泼水,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传统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因此,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也许你也喜欢:
清明踏青去哪里?无雨去哪里?
福州郊游哪里好?远近都有好地方
传统节日:上思节和清明节是同一天吗?
上思节是鬼节吗?上思节和鬼节有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