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画家和艺术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创始人。徐悲鸿先生的绘画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也是思想和艺术风格高度成熟的时期。现在,让大家一起来国画大师具体了解吧。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幅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了1000多件作品,其他作品分散在香港、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破坏了数十件油画作品。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约分为四个时期。
1.欧洲旅游期(1919~1927年)
徐悲鸿第一次在法国学习时,现代主义学校在巴黎很受欢迎,但他遵循导师的建议,不欣赏潮流,不愿意年轻,仔细研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著名艺术作品,努力锻炼绘画技巧。
1924年左右,绘画规律进一步融合成熟。1926年,它进入了第一个创作高峰,并承认今年我做得最多,有时有成就。这一时期的油画创作主要包括:《老妇人》、《坚持老人》、《抚描》、《自画像》、《萧声》、《黄震》、《男人的身体》和《女人的身体》。他留下的近1000幅素描这一时期的作品。
2.盛期(1928~1936年)
在此期间,他创作丰富,形成了清晰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1928~193O年)《九方皋》(1931年)《我后》(1930~1933年)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代表了他一生的主要创作道路。比如《我后》,取自《诗经》中中的我之后,其苏之后这句话,意思是人英明君主的救援。这幅画描绘了农村的苦旱,一群男女老少仰望田野,期待着甘霖。在这幅画的时代,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中华民族濒临灭绝时,它曲折地表达了画家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诚的爱国主义。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多,成就高。马、牛、狮、雀画多,造型精致生动。著名作品有《马》、《日子长得像小年》、《群牛》、《活跃的新生活》、《逆风》、《晨曲》等。
3.抗战时期(1937~1945年)
这是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先后创作了《风雨鸡鸣》(1937年)、《漓江春雨》(1937年)、《巴人吸水》(1937年)、《群马》(1940年)、《愚公移山》(1940年)、《泰戈尔像》(1940年)、《奔马》(1941年)
这一时期也是画家思想艺术风格高度成熟的时期。“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徐悲鸿遥望群息动,站工等雷,以画笔为武器,投身抗日救亡斗争。他画跳狮、长征奔马、威武灵鹫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醒来的热切期待。他的中国画世作《愚公移山》以列子为基础·唐问的寓言表明了中华民族团结、毅力和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
从同情到胜利,这是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升华。画家已经准备好创作这幅画多年了,画了许多准确的人物素描,并考虑以油画或壁画的形式表达它。在构图和笔墨色彩技术方面,该画运用了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整合了素描的准确形状。原始形式表达了主题。
4.坚持师法创造,寻求真理的艺术主张
他从解放区的艺术创作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不足,勇于接受革命真理,深入人民生活,展示了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和革命领袖,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油画《战斗英雄》、《海军战士》、《骑兵英雄泰喜德雕像》、中国画《奔马》、《双喜鹊》、素描《人民毛爷爷》(绘画)、《劳动模范》(绘画)等。
丹青巨头、教育巨头:徐悲鸿的主要作品
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的绘画艺术
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绘画风格
古代遗留下来的中国十大宝藏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