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以不屈不挠的客家精神,经历了几次大迁徙,在国内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扎根。他们是真正有开拓精神的民族,在中国台湾在该地区,也有客家人繁衍生息。台湾客家族的移民主要是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虽然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许多从大陆带来的文化传统仍然保留下来。所以让大家老黄历为您介绍,台湾客家春节习俗。
台湾省客家人非常重视农历春节。春节期间,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因此,利用过年的各种习俗,倡导礼教,进而促进家庭团结、种族延续,意味着进取、有前途、除旧布新。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都是客家人的入年架,意思是旧的结束,新的开始。从这一天到新年,客家村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老人也会在这个时候提醒孩子:入年架,说好话。
此时,客家村的家家户户都动员全家进行年前的清洁和清洁,刷新家,贴春联、门神或挂灯笼。全家人理发,整理外表,迎接新年;外出工作和学习的旅行者也必须回家团聚。
除了家家户户准备的三只动物外,还有米磨蒸的年糕——甜饺子、广东人称松饼的饺子、油炸芝麻和豆类的苏花、大米和糖,类似于街头常用机器制作的米香。
在客家习俗中,除夕晚餐比平时早。除了鸡、鸭、猪肉,餐桌上一定要有鸡蛋,因为鸡蛋是客语发音中的剩余意思,吃鸡蛋是期待有食有存。
除夕那天,客家人应该洗澡,因为他们不能扫地或洗澡,否则他们会洗掉一年的财富和祝福。
除夕夜吃完,每个人都早上睡觉,这与祖国其他地方的新年习俗非常不同;但他们睡得早,起得早,抓住一年中最早的吉祥时光,起床崇拜主(奉公王)。在奉公王时祝贺的舞龙舞狮可以得到一个特别大的红包。
新年客家人最有教育意义的礼仪是新年问候。无论你知道与否,以及你平时的感受如何,当你见面时,你总是先送礼物,说几句祝贺新年、祝贺发财、万事如意等祝贺,不仅传达祝福,而且鼓励人们进步。
直到年初五出年架,客家村的家家户户才能收起奉公王的水果和蛋糕。老人常说:烧门前的纸,请(找)路。意思是假期结束了,工作要在年初五开始。
冬至 台湾 春节 老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