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师傅是潮汕地区正月间的民间祭祀活动。所谓师傅,是指潮汕一个镇或一个村庄的守护神。所以当地有很多不同名字的师傅,有的是古代朝廷正式承认的神,比如城隍、关师傅。妈祖等等;有的佛道神,如南极大帝、玄天上帝、吕祖等。;还有潮汕三山国王、安济圣王、雨仙爷、珍珠娘、仙师傅等民间创作和信仰的杂神。那就让大家传统节日为您介绍,潮汕新年迎老爷活动。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里,各种名字的大师根据祭祀范围的大小组织在一个分级的系统中。例如,在当地的农村地区,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祭祀叔叔,整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祭祀大师;在一些地方,由于行政或经济原因,邻近的几个村庄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几个村庄有自己的祭祀大师。在城镇,街巷各有所祭的叔叔,每个坊都有共祭的大老爷,城共祭的大老爷。
因此,潮汕地区的迎爷往往是在一个镇上按照每天一个村庄的顺序,每个村庄轮流做闹热(相当于北方的庙会),并在此期间进行迎爷爷的过程。这些叔叔和爷爷的祭祀依然保留着古代神春祈祷的遗风,时间集中在农历年初正月,所以潮汕有句俗话说营神正,二月。
迎接主人时,村里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团队,包括标手(举旗)、标手(举牌)、轿夫、音乐家等。他们举着八辆轿子,带着主人走遍村里的街道和小巷。村民们争相用手触摸主人。据说这样可以带来好运,保证一年的安全。是的,祈求好运。全村的和平是迎接主人的意义。
根据潮汕人的一般说法,欢迎大师分为文英和武英。在最基层的社区,文英的做法是在祭祀仪式结束后。邀请大师上神轿,由选定的丁庄举起,仪仗鼓乐前导,在社区的每一条小巷巡逻,然后在社区的边界巡逻,回到神厂。
武营的做法一般只采用农村社区。祭祀仪式结束后,先用红布将神像绑在神轿上,准备疾跑。营神开始时,每条巷子的巷子都燃起篝火。丁壮们抬起神像,跑到篝火前,用力把神座举到头上,跳过火堆,跑过小巷。跑完村里的巷子,跑出田洋,带着老人巡游村界,回到神厂。潮汕人称这种做法为走老爷—潮汕话走是指跑步,是保留古代意义的方言词。
迎师傅,无论是文迎还是武迎,都是净土驱邪,寓意着潮汕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种持久的宗教仪式实际上具有整顿社区秩序、加强社区治理的功能。
在迎接主人的日子里,潮汕人不得不在各地表演来奖励上帝。仪仗队由标旗、彩色风景、狮子、歌舞、锣鼓和潮流乐队组成。虽然由于社区的具体情况不同,仪仗队的规模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充分展示了观赏和娱乐的性质。因此,广场乡的这种当地神的祭祀无疑成为了一个社区节日。
也许你也喜欢: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潮汕春节习俗:正月初七吃七样菜
潮汕春节坚持传统七件事
妈妈的味道!潮汕春节常见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