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从正月初一的春节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直到正月中下旬,新年的味道才真正淡去。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民俗也丰富多彩,现在大全农历节日把目光投向山西,介绍农历正月初十要过的石头节。
农历正月初十在民间被称为石头节,也被称为老鼠婚礼日。石节定在初十,应从初十的十音化来看,十与石同音。这一天,民间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石磨神、泰山石敢当神等。除夕那天,人们在这些石器上贴石器上,直到正月初十日才禁用,直到正月初十再开封。据说这个所谓的石节与原始人类的山脉和石头崇拜有关。
此外,由于墙基是用石头建造的,老鼠大多生活在角落里的洞里,所以农历正月初十也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晋东南地区习惯用谷物作为蒸食,称为十子团。晚上,老鼠被放在角落里的土穴和其他地方吃;晋南地区在墙根放面包,庆祝老鼠娶媳妇。
山西省忻州市习惯于在这一天吃燕麦面或高梁面鱼。当地妇女用五只手搓鱼。他们用两只手同时移动。他们在面板上搓十条细长的面鱼。因此,他们称这一天为十指。搓面鱼时,捏一些轿子,同时蒸熟,并将其放在角落的瓮底等处,供鼠郎结婚。
正月初十,还有很多地方要点灯,烧香,在屋角、墙角、水瓮里敬纸,祝贺老鼠结婚。然而,在晋北的一些地方,他们避免在晚上点灯和说话,以免扰乱婚姻,激怒老鼠的上帝。孩子不讲道理,往往相信,闹着不睡觉,要看清楚。
为了哄孩子们不要违反禁忌,成年人接管了祖先的传说,对孩子们说:嘴里有驴粪蛋,耳朵里塞着羊粪蛋,眼睑上有鸡粪片,当星星,躺在眼睛里,看到老鼠结婚的活泼场景,听到鼓声。当然,孩子们不想做这样的事情,所以他们不得不顺从地睡觉。这种民间习俗充分反映了历史上的传统心理,即害怕老鼠。
正月初十,山西民间还有很多希望粮食丰收的活动。晋南地区,面食蒸成作物穗状,象征农业丰收,今天称为实子日;晋东南地区习惯用谷物揉成十二盏灯,象征十二个月,闰月捏十三盏灯,按顺序放在笼子里。蒸熟后,仔细观察灯里是否有水,哪一盏有水,说明那个月有雨,水多了雨涝,没有水就干旱。
正月初十,山西民间孩子习惯踢葫芦玩,叫老鼠嫁女;和老鼠娶媳妇的民俗一样,晋中习惯于在正月十三日把米粉撒在屋顶上,让寒鸦啄食,祈祷这些鸟不会伤害田里的豆子。
也许你也喜欢: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正月十三是什么节日,二0一七年正月十三是什么日子?
二0一七年正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农历正月二十六是什么日子?观音开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