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壮族文化中,语言的发展与汉族密切相关。壮族语言属于澳台语系,而壮族语言是通过汉字转换而来的。有些壮族语言和汉字基本相同。
那么,壮族语言的特点是什么呢?让大家和小编一起看看!
壮语仍然广泛应用于壮族居住的农村地区和一些城镇,但由于种种原因,壮语尚未普及;现在,一些分散在一些县城和城市的壮族人把汉语改为日常汉语。然而,城市壮族在壮族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大。一般来说,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人仍占壮族人口的90%以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壮族年轻人学会了熟练运用汉语,成为壮汉双语人口。银行名称和面额印在人民币上。
方块壮文
1000多年前,壮族人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发音和语义,创造了方形壮字(土俗字)。据《古壮字典》(苏永勤等)统计,民间使用的土俗字约有4800个,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载道:边远俗陋,最后通牒,特殊土俗书,桂林诸郡皆然。但由于各地字形不同,没有统一的规范,笔太复杂,写作不容易,使用不方便,行政文件和正式教育没有使用(当然,这也与壮族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国家有关)。壮族地区的民间仍然流行方块壮文。
民间艺术家用它来记录、编写和整理故事、传说、民歌、戏剧,如《布伯》、《刘三姐》、《智高的故事等,给大家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财富。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委员会组织专家完成古代汉字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用于整理壮族各种古代汉字抄本,先后出版了《布洛陀翻译》、《壮族民歌集成》、《响亮的歌曲》、《欢乐的岸》等壮族古籍,展示了古老而丰富的壮族传统文化特色。
拼音壮文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关注壮族语言和文字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它制定并在壮族地区推广,一度受到壮族人民的欢迎。20世纪50年代,老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混合了斯拉夫字母和自创字母。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有的壮文都采用了26个拉丁字母的形式。拉丁壮文以壮语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壮语武鸣为标准音。
您也可能喜欢:
传统的苗族节日古藏节
传统民居:苗族吊脚楼
旧文化改革与新文化融合:满族服饰
八角鼓,满族戏曲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