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强调养生要顺天应时,立春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此时养生非常及时和重要,特别是对于各种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中老年朋友,春季养生这是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好机会。大家来看看老年人春季养生需要注意的六件事。
1.衣服要治寒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春天不能穿薄衣服。中医认为,预防疾病就像御敌一样。春天又暖又冷,温度多变。例如,衣服很薄,保暖措施不利,很容易感冒。特别是中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开始下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也越来越弱。春天覆盖是必要的。中老年人的衣服应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应柔软轻便,贴身保暖。
2.食物要治腐
春天充满活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在增加。中老年人有足够的热量是非常重要的。孔子吃的原则是不厌食,不厌食。食物老了或者变味了,鱼不新鲜了,他就不吃了。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粉的量,酒可以喝,但不能喝。
春季,老年人应注意饮食:一是保证热量,适当减少食物量;二是厚度搭配,不能部分食物;第三,脂肪应该少,蛋白质也应该多。如豆类、鱼、鸡蛋、瘦肉等。;第四,避免油腻、酸、少盐、多吃蔬菜、水果等。
3.心要治躁
春天是肝阳旺盛的时候,情绪容易急躁。当人们长期生活在抑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时,会强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们的分泌功能紊乱,免疫机制受损,抵抗力下降。不良情绪不仅容易诱发疾病,还可能患癌症。
开放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放松人们的精神,增强他们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舒适的情绪有助于滋养肝脏,因为抑郁会导致肝气滞,影响肝脏的排泄功能,但也会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精神疾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4.身体要治病
是及时控制疾病,瘙痒不容忽视。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气候变化无常,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中老年人应提高自我预防意识,实现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不要忘记你的身体,不要忘记医生的建议,不要忘记按时服药。
5.境要治污
清代医学家徐大春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上有自己的见解。他在《医学源流论》中·《五方异治论》指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气体随地不同。在分析了不同地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后,他警告人们,进入这里,大家必须询问当地的习俗和详细的调整,因为生产的东西,春天,可以致病。由此可见,徐对地理环境对疾病和医学影响的认识已经深入。
冬春来临时,中老年人的调节中心和身体功能仍处于疏忽状态。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坚持日常通风;第二,保持卧室干燥,经常洗床上用品,经常晒太阳;第三,卧室色彩协调,气氛平和,可以养置适量的花草;第四,睡觉前用温水浸泡脚,按摩脚。中老年人也应避免卧室,睡眠过多会减缓新陈代谢,气血运行不良,不利于浊气排出。
6.练习治懈
古代医学家华佗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模仿老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势,创造了一种五鸟戏来锻炼身体。经常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清除体内的浊度,增强心肺功能,杀死皮肤上的细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说:长立伤骨,久行伤筋。中老年人在运动中,首先要适度,避免运动过多;其次,运动时要保持精力,不要过度疲劳;第三,要及时适当,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项目,不要做过难、过大、过险的动作。
也许你也喜欢:
回南天是什么意思?快速了解回南天
季节性养生:春季养生粥的做法和功效
中医春季养生谈:养肝阳很重要
春季保健知识:春季梳头有很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