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有着深厚的汉学基础。他不仅学习书法,而且学习书法。他在中华民国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七年。他有总统诗人的美誉。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数的优良精神,热爱国家,坚持和平。民国故事,为你解析。
只有两个人从晚清封新疆官员转任民国总统,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是徐世昌。很少有人不知道袁世凯,但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徐世昌。这是因为袁世凯成为了世界上的皇帝,所以他已经臭了千年,而徐世昌是乱世中国真正的太平官。
晚清徐世昌是极人臣,是军机大臣,太傅衔太保。进入民国,做过袁世凯的国务卿(内阁领导),最终成为民国大总统。但仔细想想,这公虽然一路做大官,但似乎什么都没做。张伯驹(民国四公子之一)曾在《续洪宪记事诗补注》中提到一首诗:利国无能但利身,虚名开济两朝臣。笑他药性如甘草,却负黄花菊人。虽然这首诗有点刻薄,但老徐确实是两朝虚誉。
徐世昌参加了袁世凯的小站训练,但士兵不是他训练的;他是清朝第一个巡逻部门的尚书,但警察不是他做的;他是东三省的总督。他似乎没有留下任何成就,除了让他的太监鼓包。至于在民国当总统,本来就是傀儡,不管怎样,给袁世凯当国务卿,连主人当皇帝都没帮忙。这样的人,你说他好,没做什么好事,你说他坏,没有什么坏事他是祸首,是官运亨通,挡不住。曾国藩说,俞越拼命学习,李鸿章拼命当官,他赶不上。但拼命当官的李鸿章也赶不上徐世昌,没有过上总统的瘾。
徐世昌小时候家境贫寒,袁世凯赞助上京赶考的钱,这也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入仕之初,徐世昌的官运并不那么好。尽管金榜题名并入翰林,但连续八九年,却连外放学官的机会都没有。清朝的翰林,有黑红两分,红翰林,可以上天入地,上天则在皇帝身边上行走入地是外放学官,做主考或学政,收一堆弟子门生,和弟子门生孝敬,现在可以享受,以后可以引用。黑翰林两次都都不碰,既不能上天,也不能下地。他在京师工作很努力。除了同年同乡地方官进京时能打秋风外,他也可肚子。他的家人不能吃也不能穿。他们经常不得不进入当铺,然后在使用时赎回。不用说,徐世昌就是这样一个黑翰林。
最后,徐世昌受不了了。甲午战败后,袁世凯接替胡在小站练兵,邀请徐世昌帮忙,徐居然欣然从命,到新建军营办公室工作。当时,翰林是一个清望的职位。黑翰林是科举金字塔顶端的人。虽然他很穷,但他去军营谋事仍然是罕见的。像徐世昌这样的正式翰林,即使被释放为地方官员,也一种耻辱。他降低了自己的价值,和丘巴混在一起。他似乎连想都不用想。
徐世昌做了另一件不敢想的事。事实证明,他走对了这一步。徐世昌未来的名利都在于他当时做出了如此不可思议的选择。事实上,徐世昌的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人(支持者),坚决加入小站,这意味着他购买了具有无限官场潜力的优秀股票。对于袁世凯来说,他有一个翰林作为一名工作人员,这无疑对提高他的价值有很大的好处;对徐世昌来说,一个可以解决经济困难,另一个是宝藏,战斗,总是比被困在翰林院好,事实证明他很幸运,这宝压下去,以后的富贵荣华竟然全有了。
事实上,徐世昌是会当官的人,自从跟对了人,官运亨通。庚子之后,袁世凯成为继李鸿章之后中国政坛的支柱,徐世昌也进入了最高层次,有时是时尚书籍,有时是总督,有时是军用飞机大臣。最奇妙的是,1908年西太后和光绪相继去世后,满族贵族要当家作主,排斥袁世凯出局,但徐世昌得以保全。不仅如此,他还是后来皇室内阁中唯一的两位合理大臣。在这个内阁里,有四个汉人才,徐世昌是地位最高的。
民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