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戏曲的发展,如果只是人们的自娱自乐表演,没有专业的戏曲发展机构,很可能无法进一步发展,甚至难以持续发展。接下来,大家将介绍二人台戏曲的发展阶段二人台文化中了解吧。
据资料记载,二人台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打坐腔、打玩艺、风搅雪、打软包、业余剧团、专业剧团。
1、打坐腔
二人台是由民歌发展而来的,如由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传统民歌演变而来的歌唱《打樱桃》、《压饼面》等。品牌曲吸收了许多晋剧、民间和宗教音乐。冬闲季节,人们围坐演唱,尽情而散。这是唐家会、河会最早产生的打坐腔,时间是清道光前,著名艺人张三堂等。歌手们在唱歌时忍不住跳舞。用表情动作,打坐腔逐渐发展成打玩艺。
二、玩玩艺
它的名字起源于社火玩艺
三、搅风雪
光绪九年,唐家会三官社组织道情班和玩艺班穿插演出,被称为风搅雪。
四、打软包
软包是由班主任、大家组成的职业表演团队,每班只有十人左右。因为它的服装道具简单,但是有几个包裹,所以叫软包。
5、业余剧团
解放后,二人台获得新生。20世纪40年代,河曲县有30个业余剧团。
1953年秋,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九位同志前往河曲采访,出版了《河曲民歌采访专集》。从此,河曲被誉为民歌海洋和二人台之乡。
6、专业剧团
1956年秋,河曲县政府批准成立河曲二人台剧团。
1964年3月,两人台剧团转为忻县文工团,全团人员转到忻县。
1980年,该单位独立,两人台剧团演员30余人,先后赴太原、晋中、呼和浩特、包头及邻近省县演出,颇受欢迎。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简介
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二人台戏曲音乐特色
二人台起源,二人台文化简介
二人台发展历史,走向繁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