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它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山西、陕西和河北北部流行的传统戏剧。因此,二人台有许多艺术之乡。那么,让大家一起去吧二人台文化了解这四个二人台艺术之乡。
河曲
二人台起源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只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个角色,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受群众喜爱。二人台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人台传统剧目约120部,内容多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生活情趣浓厚。
经典剧目:《走西口》。《走西口》创作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反映了新婚夫妇太春和玉莲在山西大旱后被迫谋生、忍痛分离时的无限悲痛。整部剧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不是故事诱人,而是细节感人。新婚后不久,太春出去借粮,没有借,就和伙伴见面,远离西口谋生。
当他不得不把动身的消息告诉妻子孙玉莲时,整部戏的情节达到了高潮。通过人物的对话,他表达了夫妻之间深厚而不情愿的感情。丈夫口外谋生,妻子多方劝诫,一方语重心长,另一方声音响应。对话是如此美丽和持久。通过人物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了深刻的刻画。
内蒙古
蒙古民间艺术家荣双羊在二人台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初年,荣双羊改变了丝弦坐腔的形式
荣双羊曾在河套安北、五原、临河演出,将二人台艺术带入河套地区。1931年(民国20年)后,计子玉、范六的二人台小班在安北、五原、临河等地流动演出。其中,计子玉还在河套教了很多徒弟。1933年(民国22年)后,河套开始有固定的二人台专业小班。
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巴盟共有20至30个职业小班。这些小班从5人到10人不等。其中,著名的二人台小班名的二人台小班,活动于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部分地区。在巴盟临河区、杭锦后旗区、登口县部分地区,霍存柱、刘毛匠小班活动。于八、朱银全、张根旺小班活动于狼山湾和乌加河。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被中国区土默特右旗命名为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土默川平原是培育二人台艺术的摇篮。解放后,二人台艺术在土默特右旗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内蒙古和全国举行的相关比赛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获得了许多地方和国家奖。数据显示,全旗有200多个剧团和艺术学校参与二人台事业,员工3000多人。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蒙汉人最熟悉和喜爱的艺术品种之一。
山西
2007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上市仪式暨首届中国二人台艺术节在山西省阳高县举行。标志着阳高县依托文化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阳高县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是一个文化丰富的文化县。二台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早在县扎根,经过几代民间艺术家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山西特色和内蒙古魅力,兼容了各种艺术剧的表演特色,被称为华丽的花园。
阳高县二人台剧团成立于1960年,为全国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在继承和发展二人台艺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2006年,阳高二人台进入中央电视台春节歌剧晚会和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2006年,为了使当地艺术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县走出雁门关,唱全国,组织有关部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阳高县为中国人台之乡。2007年9月,该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称号。
康保县
在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有一种类似于二人转表演形式的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称之为二人台。著名的民歌如《走西口》和《五哥放羊》来自二人台。康保县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加强对二人台的保护和发展,使二人台逐步从民间舞台走向公众视野。康保县也是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之一。
2006年,二人台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二人台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后,康宝县全面开展了二人台普查工作,了解了历史演变和历代团体、乐器、音乐、艺术家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数据档案库,对普查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和归档。
同时,重点保护现有的二人台歌曲和品牌歌曲,在乡镇开发了10个二人台戏剧专业家庭,开设了二人台戏剧教学课程,培养了二人台的接班人。
康保县还不断宣传包装二人台,使其进入艺术市场。康保县正在打造由二人台著名演员组成的四大金刚八大金钗,使其成为一个品牌。河北音像出版社已将具有艺术价值和保存价值的经典曲目和原创生态曲目制作成音像产品并公开出版。下一步,康保县还将创作多部二人台新剧,并举办二人台艺术节和二人台艺术研讨会。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简介
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二人台戏曲音乐特色
二人台戏曲发展机构,二人台发展六阶段
植根于北方晋语的艺术,具有两人台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