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伴随着大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记忆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熟悉的歌曲留在最伟大的时刻,他们的创作丰富多彩,动人的旋律让人们记住他们,所以,这个问题民族文化让大家来看看中国十大作曲家聂耳。
聂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义(也叫紫艺),曾用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笔名。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聂耳先后写了30多首歌曲,如《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人》、《义勇军进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创作了几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了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高度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国音乐创作树立了榜样。
聂耳创作国歌: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占领东北后,将铁蹄伸向华北,但国内反动腐朽势力仍沉迷于醉酒。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姐姐我爱你等淫秽歌曲。田汉作家找到聂耳,认为这样的唱无敌之声,长此以往,人们就会成为亡国奴。两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两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歌》,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因为发现国民党特务来追捕,他匆匆在一张小香烟包装纸上写歌词,被捕入狱。
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发现里面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到这件事后,主动提出:作曲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和田汉一起提出的想法,充满了愤怒,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写了初稿,然后因为躲避而追到了日本。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另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喊扩大支那利益,磨刀霍霍。因此,聂耳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送回中国,旋律更加高昂雄壮。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82年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民族文化 聂耳 聂耳创作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