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的佛教音乐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成分,五台山的佛教也成为北方佛教的代表。你对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了解多少?以下山西文化将带您进入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让大家看看。
中国佛教音乐分为南北两派。南方佛教以委婉美丽为特色,充满江南魅力;北方佛教深受古印度音乐的影响,具有简约、典雅、庄重、庄严的特点。属北方佛乐的五台山佛乐。五台山虽然各种佛教音乐不同,但都体现了北方宗教音乐的共同特点,即雄伟与南方佛教音乐不同。由佛乐队演奏,既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韵味,又有鲜明的佛乐特色。青黄两庙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乐器大致相同,由打击乐器和演奏乐器组成。
五台山佛教音乐分为青庙音乐(汉传)和黄庙音乐(藏传)两类。汉传佛教寺庙中的法律音乐是青庙音乐。一般包括瑜伽焰口、唱诵、吹腔和散曲。共留下47首曲牌,由瑜伽焰口、禅门口诵、佛散曲、三昼夜书等五部分组成。青庙音乐讲究入法,即规矩。风格优雅,静谧,旋律优雅,意境深远,具有远、虚、淡、静的特点。五台山青庙音乐在全国都有影响。
青庙乐器主要包括:手鼓心、钟子、中木鱼、方锣、鼓、钽、钟、行心、管子、笙、梅等。其中,笙是主要的,管梅是相互帮助的。乐队一般由14人组成。青庙音乐中的吹腔是法人的纯器乐。主要曲目有40多首,如《上经台》、《秘摩岩》、《普安咒》、《云中鸟》、《进兰房》。有的来自佛曲,有的来自古典音乐,有的来自民间音乐。
黄庙音乐
藏传佛教喇嘛庙的音乐叫黄庙音乐,一般包括唱诵、吹腔、仪式音乐。留下的曲牌有40首,主要由禅经、吹腔、仪用三部分组成。受民族文化影响,黄庙音乐要求不严格,民间色彩丰富。旋律华丽,节奏活跃,曲调清晰,羽毛和商业曲调多。既有蒙藏高原的山风,又有优雅宁静的佛乐魅力。仅在五台山繁殖发展。
黄庙乐器主要包括:大鼓、藏铃管、笙、大木鱼、大号、别莉、海螺、鲢、唢呐、海笛。管子为主,笙梅相助。(每天早晚送太阳时,乐有大号、唢呐、海螺、别莉等。)乐队一般由10人组成。黄庙音乐中的吹腔用于黄庙的各种宫殿仪式和佛教活动。有的来自青庙音乐,如《秘摩岩》、《翠黄花上字》、《六字真言》等,有的来自古典音乐,如《如意歌》、《四字月儿高》等。
这两种音乐包括歌颂经文的歌唱和背诵,以及没有经文的纯器乐。从歌曲的角度来看,除了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佛教歌曲外,它们还吸收了许多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以吸引观众和广泛传播教义。黄庙音乐牌中有许多是从西藏传入大陆的,其中大部分是用藏语翻译的。但它也吸收了一些汉族古代歌曲和民歌。
青、黄两庙使用的谱本是传统的工尺谱;所有转调也是传统的五度转调法。但青庙音乐与黄庙音乐风格不同。青庙音乐讲究规矩,黄庙不太严格。两庙使用调高不同。黄庙采用本调,即管调。使用工尺谱,即现代E调。青庙比黄庙低一个调,即角调,高音相当于现代D调。此外,青庙以汉族乐曲为主,而黄庙则继承了许多西藏古曲目。因此,青庙风格以庄重、典雅、宁静而闻名,而黄庙音乐则刚强、洪亮、粗犷。
传承意义
五台山佛乐属北方系统,但独立于东西两路,自成体系,曲调古雅。它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除五台山所属地区外,在中国北方和全国都有很大影响。五台山佛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传承和保护五台山佛乐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五台山的青庙、黄庙都有自己的乐队。除了每天在宫殿里念经各种法会都会有乐队演奏。后来庙堂音乐留在民间,祝寿、葬礼等也请和尚喇嘛念经奏乐。然而,培养一个能演奏乐器和唱经的僧侣需要几年甚至十年的时间,而培训班的僧侣非常流动,这使得大多数音乐无法完全演奏。云游四方是许多僧侣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但继承五台山千年佛乐文化遗产需要持久的耐力和毅力。与此同时,随着五台山传统法律事务的减少,佛乐的应用也越来越少,一些传统曲目也逐渐消失。
黑龙江挂钱中的奇葩——兰西挂钱
湖南传统戏剧之花:湖南湘剧文化
山边的天籁之音:湖南新化山歌
湖南特色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白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