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水族的敬霞节等,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那么,你知道纳西族民间艺术的跳跃吗?你想知道纳西族文化吗?跟着小编去看看!
纳西族民间舞蹈——跳舞流传于丽江市、宁朗县、华坪县、永胜县、盐源县、中甸三坝等纳西族、傈僳族和一些普米族村落。纳西族被称为东罗丽或纽云。东罗丽有快乐的舞蹈或每个人都来跳舞的意思。有些地区也被称为芦笙舞或笛子舞,因为它在舞蹈中伴随着笛子和葫芦笙。
特点
跳跃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无论是在狭窄的院子里,还是在宽阔的场地大坝里,只要悠扬的笛声响起,你就可以在瞬间聚集一群群参舞者,在舞台上欢歌笑语。从舞蹈中可以感受到这个民族极其强大的内聚力。动作简单易学,节奏感强,也注重舞者之间的互动,能更好地带动人体各处的关节。此外,它的动作与队形的变化相匹配,是一种流行的舞蹈形式,适应各种主题。
发展
丽江纳西族大多与各民族杂居,与邻近民族交往频繁。因此,它的变化也可以从细微的跳跃风格中看出。
由于手拉手和手拉手的限制,咚罗丽主要在胯部、腰部和膝盖以下的腿部移动。顺时针跳舞,最后一个是吹笛者。他也可以在舞圈的中心,没有限制。因此,吹笛者的舞蹈动作范围大,魅力强。
当地传说
在古代,许多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生活在高山中。在纳西族部落,有一个勤劳的农民,母亲早逝,留下五个儿子和父亲,父亲是父亲和母亲,爱儿子,努力把五个儿子拉成人,五个儿子成长为五个强壮的男人,老人非常满意。
有一次,民族山寨和山寨之间发生了一场战斗,五个儿子被首领召到战场上。牛角号吹响,呐喊声震荡着山谷,整整三天三夜的力斗。年迈的父亲焦急地在家等待。三天三夜过去了,牛角哭了,哭声减弱了,寨口出现了一群疲惫的人,拖着竹矛和弓男人回来了,老人急忙上前找儿子,男人一个接一个地走过门,一两个……怎么也没见过老人那活蹦乱跳,精力充沛的五个儿子回来了。他们再也回不来了。老人的五个儿子年纪轻轻就死在了邪恶的刀箭和仇恨的武器下。
父亲悲伤欲绝,突然老了很多,脸上的皱纹加深了,鬃毛变白了,背部更弓了,瘦瘦的身体露出肋骨,整天想念五个儿子,为孤独的生活叹息。葫芦树上还挂着几个干葫芦,风,风倒进葫芦嘴嗡嗡,门前的金竹也在风中发出刷的声音,好像有一个雄辩的声音和老人说话。老人孤独,没有人体贴照顾,处处倾诉愁肠。
每天,坐在茅屋前的树桩上,盯着摇曳的竹林,听着风灌葫芦的回声。听啊听,老人的心颤抖了,仿佛又听到了亲吻儿子们的笑声,看到了孩子们健壮的身影。老人摘了一个葫芦,砍了五根不同长度的竹子。葫芦心挖空,竹竿上烙着洞。掏空的葫芦是老人煮血的心。五根竹竿就像老人心爱的五个儿子。竹竿插入葫芦心,心与心、肉、肉相连。
老人颤抖的嘴唇吹着葫芦笙,柔和的音乐是儿子的声音,和谐的共鸣是老人心中滚动的波浪。哟,老人和儿子在音乐中相遇,无尽的话啊,无尽的父子感情,在葫芦丝中流淌,旋转。
村民们听到了葫芦笙的声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老人吹了一首思念曲,然后又调了一首战斗曲。老人不知所措。战斗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只有无尽的灾难,人们才希望安居乐业,老人们充满激情地吹着团结音调。人们似乎理解团结的愿望。每个人都牵着手,跟着老人跳起来跳起来。它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奇特而古老的佬佬族婚俗
十二年一祭的水族敬霞节
色彩浓郁的水族特别婚俗
家居建筑:干栏式建筑